世爵国际

图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世爵国际首页 > 世爵国际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866Q/202506-0014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世爵国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名称: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6-23 发布日期: 2025-06-23
索引号: 11341731003262866Q/202506-0014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世爵国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名称: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6-23
发布日期: 2025-06-23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23 16:29 来源:世爵国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办复类别:B

 

中共界、文化艺术新闻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建议》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璀璨遗产。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部署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监督管理,促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协同发展。

    一、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我县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规划先行,健全完善机制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世爵国际县政府统一领导、乡镇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健全规划前置机制,先后编制实施《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规划》《世爵国际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形成点、线、面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完善政策保障在现行《文物保护法》《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框架内,出台了《世爵国际古村落、古民居管理办法》《世爵国际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世爵国际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出台《世爵国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世爵国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世爵国际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等资金保障政策,积极整合财政资金,用好用活金融工具,引进社会资本投入等,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供资金保障。

   (二)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招牌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充分借力民俗、乡愁等文化资源,依托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项目,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听取村民的需求和意见,实现群众参与其中的规划、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和提升。在保护传统村落与推进乡村振兴上双向发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和美乡村。目前,世爵国际有31个传统村落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在保持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村一主题,村村有创意”的乡村旅游地。瀛洲镇龙川村侧重“旅游+”发展模式,努力打造融徽州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知名景区;伏岭镇伏岭村则是围绕特有的徽菜、徽剧、徽厨等非遗文化,探索“非遗+”的融合模式,打造具有伏岭特色的“文化盛宴”;家朋乡的尚村围绕全国首家摄影小镇,突出“摄影+”模式等,促进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发展。伏岭村、家朋村入选“安徽省精品主题村”,上庄村、尚村入选“安徽省特色美食村”。县文物所实施绩溪仁里下祠堂伏岭祠堂群活化利用案例入选宣城市第二届十佳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仁里古建筑群活化利用项目获评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三)古今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

    1.深挖历史文化,全面挖掘整理各传统村落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非遗项目等,为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注入文化基因。目前我县传统村落中,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2个分别是徽墨制作技艺、手龙舞,省级非遗代表项目16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个,县级非遗代表项目15个。活化利用传统建筑,创新“古民居+旅游”“古祠堂+非遗”等文旅发展新业态,建成仁里民歌民谣部落、上庄非遗院子等,打造集民歌民谣研学、采风、传唱于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

    2.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产业富民、乡村振兴、文化兴县、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打造休闲、体验、康养、研学、度假、会展等经济综合体,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牵引,推动农旅、文旅、交旅融合发展,推广实行“+旅游”“旅游+”发展产业,把传统村落打造成鲜活市井。二是构建“交通+旅游”发展新格局,先后投入7000万元改造提升18条传统村落连接道路,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路域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以景引路,以路串景,路景相融,美景美食美文次第呈现。三是创新“古民居+旅游”发展新业态,以传统村落为核心,以生态为本底,以文化为纽带,多点布局旅游新业态,建成上庄放空山居、仁里思诚书院、99号清心居等高端精品主题民宿,丰富当地旅游业态。四是探索“非遗+旅游”发展新路径,打造徽文化体验景区景点16处,建成各级非遗保护基地33个,“赛琼碗”入选长三角民俗旅游产品,推行“非遗进景区”,实行点单式服务。五是推进“节庆+旅游”发展新模式,常态化举办油菜花、金山时雨茶文化、农耕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城乡处处皆景、月月有节、村村可游,创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7个,我县入选中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四)多措并举,促进良性循环

    1.加强鼓励引导,混合运营模式。结合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试点工作,探索多途径激活闲置民宅模式,实行市场化运营。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逐步形成成熟的“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混合运营模式。以文旅融合为引领,以传统民居、村落为载体,结合各自资源禀赋、民俗文化,形成特色、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激发传统村落生机活力,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体系,全面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推进串点成线,推动产业发展。结合全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和全域文旅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交通环线贯通,力争把全县所有传统村落串联起来,为我县全域旅游注入新动力。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用促保,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农旅融合,联合精品民宿,探索“非遗进民宿”露营体验游等农旅新业态。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对传统村落产业体系整合重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农土特产、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村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三是推动主题游产业链延伸,打造非遗游、红色游、美食游、户外游、亲子游、避暑游、摄影游、康养游等精品主题路线,丰富消费产品。

   3.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统筹整合省市政府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文化等各项专项资金。2022年以来,对上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000万元,政府配套5.74445亿元,同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5.3812亿元参与传统村落建设。大力推进仁里村、上庄村、伏岭村等多个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相继实施了总投资6亿元的世爵国际仁里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达4.3亿元的世爵国际村落徽州保护和利用(一期)项目。谋划实施上庄非遗传承园、伏岭特色小镇徽文化产业等3个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项目和绩溪徽菜、上庄汪裕泰茶博园等4个示范村落产业发展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规划先行,强化村落保护。一是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已经批复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中划定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建设活动,确保传统村落建筑和村落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立足特色资源,编制全域旅游发展等规划策划,串联特色小镇、和美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推动旅游资源和景区景点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构建全域化、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三是紧盯项目招商投资,以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养健康、会展经济、绿色制造六大主题为主攻方向,以闲置资产盘活、景区资源整合为重心编制文旅产业招商图谱,推进世爵国际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国家级示范县创建成果转化,完善传统村落旅游基础配套,推动传统村落适旅化改造,以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为重点,积极打造仁里旅游度假区“新样板”,实施“一驿两廊三坊四街区”建设,同时加快推进上庄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二)聚焦要素保障,强化金融、人才支持。一是积极整合财政资金、发行专项债、争取专项资金和“村落徽州”贷,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投入机制与模式,探索推出“民宿贷”“旅游贷”“文创贷”等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支持。二是积极招引专业运营人才,扶持培育乡村文创团队,鼓励支持人才返乡创业,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和培训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金牌导游”非遗传承人等行业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三)聚焦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旅游。一是积极拓展古村落保护开发模式,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支持和帮助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业、现代观光农业、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二是以非遗传承保护为抓手,创新“非遗+传统村落”并驱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传统村落非遗展示(传承)点、传统手艺体验馆及红色记忆教育场所丰富旅游资源。三是打造“科技+古村落”新业态,引进上海极目银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仁里村辖区内开展元宇宙项目建设,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推动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和智慧导览等创新旅游服务,打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旅游业态。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县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吴轩亮

    联系电话:0563-8161633

 

 

 

                             2025年623